14画字有哪些起名字用跟九画字有哪些起名字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14画字有哪些起名字用,以及九画字有哪些起名字用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语字取名,让宝宝文思泉涌,妙语成章

话:~言。汉~~录。~汇。~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语,论也。于时语语旦日,卒中往往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

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齐君之语偷。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语五行属木,笔画14画。

用语取名:

语熙 语妍 语桐 语睿 语辰 、语童 语莹,语萱,语沐,语忻,语旻,语绮,语然,语沛,语初,语浅,语溪

语在五行属木,适合缺木或木弱,要补木的宝宝取名。生在春天孟仲季叁月木旺的季节,不太适合用属木的汉字取名 ,能结合生辰八字喜用神可能更准确的取名。在起名时要充分考虑八字中的木与全局的平衡关系,补命中不足,或者水生之,或者用木属性的字来帮扶,这样运用方为取名之上策。才能起到提昇宝宝将来的人生事业。

极简《中国书法史》(上)

【黄帝时代】仓颉造字。

商代

【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建国《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盘庚迁殷(河南安阳小屯),历二百七十叁年不再迁都。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于此发现。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下半叶至十叁世纪上半叶】甲骨文第一期书家(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主要在武丁时)有宾、彀、争、互、古、韦、永、菔、共、史等百余人,现存近十万片甲骨中他们的作品几近一半。

【约公元前十叁世纪前后】甲骨文第二期书家(祖庚、祖甲时贞人)有大、旅、即、行、兄、出、喜、尹、逐等数十人。

【约公元前十叁世纪下半叶】甲骨文第叁期书家(廪辛、康丁时贞人)有彭、宁、逢、教、荷、旅、口、逆、定等数十人。商代青铜器铸铭之风始。

【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上半叶】甲骨文第四期书家(武乙、文丁时贞人))有历、万、中、车、史、余、子、我,等数十人。作《司母戊》大方鼎,高133cm,重八百七十五公斤。

【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甲骨文第五期书家(帝乙、帝辛时贞人)有黄、泳、立等。发现朱、墨书手迹,与契刻风格迥异。甲骨文出现双刀刻法。作《宰甫卣》《四祀邲其壶》《小臣邑斝》《小子蒚卣》。周原甲骨年代上限始于此。

西周早期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

武王(在位七年) 克商。西周建国,都镐京。按:武王克商之年从刘歆旧说,西周积年取《文献通考》《通鉴外纪》记叙。作《利簋》《天亡簋》。

成王(在位叁十七年) 周公摄政,制礼乐。《周礼》载八岁入小学,保氏掌教国子,先以“六书”。作《康侯簋》《禽簋》《我方鼎》《何尊》《叔德簋》《复尊》。

康王(在位二十六年) 作《沉子也簋》《大盂鼎》《小盂鼎》《庚嬴卣》。

昭王(在位五十一年) 作《令簋》《作册令方彝》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 作《班簋》《录伯或簋》《静簋》大篆字体趋近成熟。

西周中期共王(在位十—十二年) 作《乖伯簋》《颂鼎》《九年卫鼎》《师酉簋》。

懿王(在位二十五年)作《吴方彝》《瘐钟》。

孝王(在位十五年) 作《大克鼎》《小克鼎》《四年盨》

夷王(在位十五—十六年) 作《大簋》《师簋》。

厉王(在位叁十七—四十年) 作《多友鼎》《散氏盘》《虢叔旅钟》。

西周晚期

【公元前841—828年】共和 作《史颂簋》

【公元前827—782年】宣王 作《颂壶》《兮甲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

【公元前781—771年】幽王 传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为最早颁行之字书。作《函皇父鼎》。

春秋早期

【公元前770—766年】平王 平王东迁洛阳。诸侯力政,文字异形开始。秦襄公送平王东迁,归作《石鼓文》。按:石鼓文年代争议颇多,此从郭沫若说。秦承周文化而用籀文。青铜器铭文移到器表,大篆字体向纵长发展,开始流行刻款。

【公元前697—678年】桓王 二十叁年—厘王四年 秦国作《秦武公钟》。许国作《鄦鲁生鼎》陈国作《陈侯簠》。

春秋中期

【公元前576—537年】简王十年—景王八年 秦国(景公)作《秦公簋》。

齐国作《素命镈》。

【公元前512年以前】敬王八年 楚国作《王孙遗者钟》。

徐国作《沇儿钟》。

春秋晚期

齐国作《叔夷镈》

郑国作《哀成叔鼎》。

鸟凰龙虫书开始流行于东南楚、蔡、曾、吴、越、宋等国。

【公元前514—496年】敬王六年—二十四年 吴王阖闾作《吴王光鉴》。

晋国作《赵孟介壶》《栾书缶》,以草篆正体化之形式进入青铜器铭文。

蔡国作《蔡侯盘》《蔡侯产剑》,以鸟、龙书饰于一器。

楚国作《王子午鼎》。

吴国作《王子于戈》,以龙、凰书饰于一器。

【公元前497—489年】敬王二十叁年—叁十一年 晋国世卿赵鞅与卿大夫盟誓(晋定公十五年—二十叁年),《侯马盟书》即此时作。

越国作《越王大子矛》。

战国早期

【公元前488—432年】敬王叁十二年—考王九年 曾国作《曾姬无壶》。楚惠王作《楚王庵璋戈》。齐国作《陈曼簠》。《信阳长台关竹书》抄成。曾国迁隋,作《曾侯乙编钟》。古玺印开始流行,主要有官玺、私玺和吉语玺叁类。

战国中期

【公元前380 公元前328-311 公元前328—299 公元前316年前后】

安王二十二年 韩烈侯(二十年)作《羌钟》。

显王四十一年—赧王四年 秦惠文王刻石求诸天神克制楚(怀王)兵,是为《诅楚文》。

显王四十一年—郝王十六年 楚怀王授予鄂君《鄂君启节》。

慎靓王五年 中山国战胜掳燕吉金,作《中山王方壶》等器。刻《公乘得守丘刻石》。长沙仰天湖楚简写定。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抄成。

战国晚期

【公元前约221年以前】长沙左家公山楚墓有毛笔。发现时,其锋颖如新。

【公元前309年】赧王六年 《青川木牍》写定。可证隶书不始于秦代。

【公元前239年以前】秦始皇八年 天水放马滩秦国《日书》甲、乙两种及其它简策写定。

【公元前242年以后】始皇五年 秦始皇颁行《新郪虎符》。

【公元前237—228年】始皇十年—十九年 楚幽王熊悍作《盦肯盘》。

【公元前278—217年】秦昭王二十九年—始皇叁十年 《云梦睡虎地秦简》写(抄)定。其中《日书》乙本最早,《编年纪》最晚,《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封诊式》《效律》《法律答问》《为吏之道》《语书》等均抄写于秦统一以前。秦国玺、印及戳印陶文流行,面目与其通行之篆隶近同。

秦代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字。省改史籀大篆而制定新体—小篆,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叁种字书,颁行天下。秦权量诏版以小篆急就刻制,颁行天下。秦书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按:实际上是大篆、小篆、虫书、隶书四种字体。其余四种为不同用途,结构、风格或有不同。传蒙恬以兔豪制笔。

【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 始皇东巡所至,李斯为之书《泰山刻石》《绎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公元前218年】始皇二十九年 始皇东巡,李斯书《芝罘刻石》。

【公元前210年】始皇叁十七年 始皇东巡登会稽山,李斯书《会稽刻石》。

【公元前209年】二世元年 秦权量补刻二世诏辞,此即“两诏权”。秦刑徒墓砖刻写于此时。按:此为中国古代墓志之权舆。

西汉早期

【公元前206年】高祖元年 “汉兴有草书”。

按:《说文》所言草书当即隶变中出现之草隶,略见牵索与结构、笔画之省简。汉律,以秦书八体取仕、考课官吏。汉印盛行,面目与战国古玺及秦玺或异。私印中有鸟、虫、鱼书。汉代铜镜铭文均阳文铸就,与铜器阴文刻款可为不同风格之比观。又,镜铭省变小篆,因其中《尚方镜》起首有“尚方作镜”语,后人遂名其字为“尚方篆”。长沙马王堆帛书《五十一病方》《春秋事语》《老子》甲本等抄写完成,或早至秦汉之际。江陵张家山汉简《阖庐》等写定。临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抄写完成。

【公元前192年】惠帝叁年 废秦“挟书律”,先秦古书陆续发现并流行。长沙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抄写完成。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写定。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抄写完成,或晚至文帝时。

【公元前171年】文帝九年 南越王作《文帝九年勾鑺》,铭文为标准秦篆。

【公元前165年】文帝十五年 阜阳汉简《仓颉篇》抄写完成,其字当即通行之标准古隶。

【公元前158年】后元六年 刻《群臣上酬刻石》。

【公元前157年以前】后元七年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发现麻纸绘制之地图。此为最早出现之纸及纸上墨迹。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木牍遣策》写定。

【公元前149年】景帝中元元年 刻鲁北陛石题字。

【公元前156—141年】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发现用战国晚期文字抄写之《礼记》《尚书》《论语》《孝经》等古书,其字被称之为“古文”。孔安国以今文正读之,此即“隶古定”。

西汉中期

【公元前140年以后】武帝建元元年 北平侯张苍献古文经书《春秋左氏传》。

【公元前117年】武帝元狩六年 刻《霍去病墓石刻字》。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 西北汉简中最早之纪年简“天汉二年简”写于此时。孔安国献壁中所出古文经书。立五经博士,崇尚学术,小学倡兴,“善史书”风气蔚成,推进隶书之正体化发展。

【公元前86—50年】昭帝始元元年—宣帝甘露四年 定县汉简抄写完成,其字已近成熟之“八分”隶书。

【公元前68年】宣帝地节二年 刻《杨量买山记》。

【公元前56年】五凤二年 刻《五凤二年刻石》

【公元前52年】甘露二年 《居延丞相御史令牍》写定。

西汉晚期

【公元前48—33年】元帝初元元年—竟宁元年 传史游作《急就章》,此为以草书作字书之始。因卷首以“急就奇觚与众异”起句,故名。元帝善史书。

【公元前46年】初元叁年 刻《上林共府铜升铭》。

【公元前26年】成帝河平叁年 刻《麃孝禹刻石》《东安汉里刻石》。

【公元前32—7年】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校中秘书,史籀以下十家,序于六艺之末。《武威仪礼简》抄写完成。《武威王杖诏令册》写定。

【公元5年】平帝元始五年 诏令说字未央廷中,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五千叁百四十字。

【公元7年】孺子婴居摄二年 刻《居摄两填坛刻石》。大司空甄丰改定古文。时有六书:古文、奇字、篆书(秦小篆)、佐书(隶书)、缪篆、鸟虫书。意在复古,不蹈秦制。古文书法由此逐渐流行。

【公元9年】王莽始建国元 新莽《嘉量》颁行,其字风格已变秦篆。

【公元15年】天凤二年 刻《莱子侯刻石》

【公元9-25年】王莽始建国元年—东汉建武元年 居延《相利善剑刀册》写定。

东汉早期

【公元27年】光武帝建武叁年 居延纪年简《建武叁年简》写定。居延简草隶《误死马驹册》写定。

【公元41—49年】建武十七年—二十五年 伏波将军马援上书,奏请正定文字。

【公元52年】建武二十八年 刻《叁老讳字忌日记》。

【公元63年】明帝永平六年 刻《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公元72年】永平十五年 《武威王杖昭令十简》写定。

【公元76—78年】章帝建初元年—章和二年 章帝(刘烜)好草书。韦续《五十六种书》称章草因章帝所好得名,张彦远《法书要录》以章草为章帝书而名。传章帝书《颉皇始制文字帖》。

【公元76年】建初元年 刻《大吉买山记刻石》。

【公元76—83年】建初元年—八年 传王次仲饰隶为八分。

章帝时曹喜(仲则)善篆,创悬针、垂露之法。杜度(伯度)善草,章帝爱之,诏使草书奏事。

【公元88年】章和二年 班固(孟坚)着《汉书》,述“六书”。

【公元92年】和帝永元四年 立《袁安碑》。

【公元97年】永元九年 刻《王君平阙》。按:此阙与《王文康阙》(94)同时出土于成都(1980年)。

【公元105年】永元十七年 刻《幽州书佐秦君石阙》。

【公元105年】殇帝改元蔡伦上所造之纸,时称“蔡侯纸”。

元兴元年刻《王稚子阙》。

【公元106年】延平元年 刻《阳叁老石堂画像题字》。

东汉中期

【公元115年】安帝元初二年 刻《子游残石》。

【公元117年】元初四年 立《祀叁公山碑》《袁敞碑》。

【公元118年】元初五年 刻《太室石阙》。按:此阙分东、西。西阙铭刻于元初五年,东阙铭刻于延光四年(125)。又,西阙隶书捺法用双钩,为汉代刻石中仅见。汉隶用双钩捺法者另有二作:一为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墓石题字之一,一为汉代铜器《大官釜》刻款。

【公元121年】建光元年 许慎(叔重)作《说文解字》,举例叙述六书之旨。刻《冯焕神道阙》。按:此阙宋人着录为永宁二年,不知永宁仅有一年。实则永宁二年即建光元年也。

【公元123年】延光二年 刻《开母庙石阙铭》《少室石阙铭》。

【公元125年】延光四年 刻《延光残石》。

【公元133年】顺帝阳嘉二年 立《阳嘉残碑》。

【公元135年】阳嘉四年 刻《延年石室题字》。

【公元137年】永和二年 立《裴岑纪功碑》。

【公元140年】永和五年 立《沙南侯获碑》。

【公元78—143年】章帝建初叁年—顺帝汉安二年 崔瑗(子玉)擅名北中,传书《草书帖》。作《草势》。

【公元143年】汉安二年 立《景君碑》。

【公元146年】质帝本初元年 立《叁公山神碑》。

 东汉晚期

【公元147年】桓帝建和元年 东汉碑碣之风大盛,始于桓帝时。

【公元148年】建和二年 摩崖书《石门颂》刻成。

【公元151年】元嘉元年 钟繇(元常)生

【公元153年】永兴元年 立《乙瑛碑》。

【公元154年】永兴二年 刻《芗他君石祠堂石柱题记》。

【公元156年】永寿二年 立《礼器碑》。朱书《永寿二年陶瓶题记》。

【公元157年】永寿叁年 刻《安国墓祠题记》。

【公元158年】延熹元年 刻《郑固碑》《刘平国摩崖刻石》。

【公元159年】延熹二年 立《张景碑》。

【公元164年】延熹七年 立《孔宙碑》《封龙山碑》。

【公元165年】延熹八年 立《华山碑》《鲜于璜碑》。

【公元168年】灵帝建宁元年 灵帝(刘宏)好书,自制《皇羲篇》五十章,布衣文吏能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立《衡方碑》。

【公元169年】建宁二年 立《史晨碑》。

【公元170年】建宁叁年 刻《许阿瞿画像志铭》《夏承碑》。

【公元171年】建宁四年 摩崖书《西狭颂》刻成。立《孔彪碑》《杨叔恭残碑》。

【公元172年】建宁五年 摩崖书《郙阁颂》刻成。

【公元173年】熹平二年 摩崖书《杨淮表记》刻成。

【公元174年】熹平叁年 立《娄寿碑》《樊敏碑》。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 蔡邕(伯喈)、堂溪典、杨赐、马日磾、张训、韩说、单扬等奉诏正定五经文字,刻《熹平石经》。邕等自书丹于碑,使工铸刻。

【公元175年前后】熹平四年 蔡邕撰《篆势》。传蔡邕创飞白书。传蔡邕作《九势》《笔论》。刻《韩仁铭》。

【公元177年】熹平六年 立《尹宙碑》。

【公元180年】光和叁年 立《叁老赵宽碑》。

【公元181年】光和四年 立《叁公之碑》《校官碑》。

【公元183年以前】光和六年 草书风大盛,赵一因作《非草书》。

【公元183年】光和六年 立《白石神君碑》。

【公元185年】中平二年 立《曹全碑》。

【公元186年】中平叁年 立《张迁碑》。

【公元189年以前】中平六年 传刘德升(君嗣)创行书。卢植上灵帝书云:“古文蝌斗,近于为实。”按:此系首言古文又名蝌斗且其风格已生变化者。

【公元189年前后】中平六年 师宜官为能书之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每至酒家饮,辄题壁鬻睹,收取观值以酬酒资。书《耿球碑》。

【约公元192年以前】献帝初平叁年 张芝(伯英)草圣,工夫第一,有池水尽墨之美谈。创今草一笔书。传张书《冠军帖》《消息帖》。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 曹操(孟德)禁碑。

【公元208年】建安十叁年 曹操酷爱梁鹄(孟皇)书,悬诸帐中赏玩。是年破荆州,募得梁鹄。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钟繇为楷书之奠基者,以天然胜张芝。是年书《贺捷表》。

叁国时期

【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 魏文帝曹丕代汉。传钟繇书《公卿上尊号表》《文帝受禅表》。

【公元220年前后】黄初元年 邯郸淳(子叔)传古文书法。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 钟繇书《荐季直表》。其《宣示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等书于此前后。

【公元224年】黄初五年 刻《黄初残碑》。

【公元230年以前】太和四年 钟繇撰《论书》《授子会论》。

【公元230年】太和四年 钟繇卒,时年八十岁。

【公元162—250年】东汉桓帝延熹五年—后魏嘉平二年 胡昭(孔明)善史书,与钟繇、邯郸淳、卫凯(伯儒)、韦诞(仲将)并有名。

【公元227—232年】太和元年—六年 韦诞善书,尤精题署。魏明帝起凌云台,使诞身悬索筐于二十五丈而就榜题书。诞惧甚,下,鬓发皆白,诫子孙而绝此楷法。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 立《曹真碑》。

【公元235年】青龙叁年 立《范式碑》。

【公元242年】正始叁年 立《丸都山毋丘俭纪功碑》。

【公元240—248年】正始元年—九年 以古文、小篆、隶书刻《叁体石经》,其中古文已“转失淳法”为典型之蝌斗书。

【公元261年】景元二年 立《王基碑》。

西晋

【公元265—290年】泰始元年—太熙元年 晋武帝司马炎即皇帝位。置书博士教习弟子。西北木简中之晋武帝泰始纪年简,已明确向楷书和行书过渡。

【公元272年】东吴凤凰元年 立《谷朗碑》。

【公元231—273年】魏明帝太和五年—晋武帝泰始九年 成公绥撰《隶书体》。

【公元276年】吴天玺九年 立《禅国山碑》。传皇象(休明)书《天发神谶碑》。传皇象书《急就章》《文武帖》,撰《论草书》。

【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 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公元前318—296)冢,得古文竹书十余万言,《竹书纪年》即其中之一。

【公元222—284年】魏文帝黄初叁年—太康五年 杜预(元凯)书《十一月帖》。

【公元284年】太康五年 刻《杨绍买地莂》。

【公元289年】太康十年 刻《吕望表》。

【公元220—291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晋惠帝永平元年 卫瓘(伯玉)善书,传“柳叶篆”为其所创。

【公元291年以前】晋惠帝元康元年 卫恒(巨山)作《四体书势》,书《往来帖》。

【公元300年】魏明帝太和六年—永康元年 张华(茂先)书《得书帖》《闻时帖》。

【公元239—303年】叁国蜀后主延熙二年—晋惠帝太安二年 索靖《幼安》作《草书状》。索靖书《月仪帖》《出师颂》。

【公元261—303年】叁国吴景帝永安四年—晋惠帝太安二年 陆机(士衡)书《平复帖》。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 刻《左棻墓志》。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 王羲之(逸少)生。

东晋

【公元307年】永嘉元年 晋元帝避乱过江、迁都建康,五朝尚文之书风自此始。

【公元276—322年】晋武帝咸宁二年—元帝永昌元年 王廙(世将)书《上晋元帝表》《廿四日帖》《嫂何如帖》。传王廙渡江时藏索靖《七月廿六日帖》于衣中。

【公元323年】明帝泰宁元年 刻《谢鲲墓志》。

【公元266—324年】晋武帝泰始二年—太宁二年 王敦(处仲)书《蜡节帖》。

【公元276—339年】晋武帝咸宁二年—成帝咸康五年 王导(茂弘)书《省示帖》《改朔贴》。传王导过江时犹怀钟繇《宣示表》于衣带之内。

【公元276—339年】晋武帝泰始五年—咸康五年 郗鉴(道徽)书《楷书帖》。

【公元344年】建元二年 王献之(子敬)生。

【公元345年】永和元年 刻《颜谦妇刘氏墓志》。

【公元348年】永和四年 传卫夫人(铄)作《笔阵图》。王羲之书《乐毅论》。刻《王兴之夫妇墓志》。

【约公元351年】永和七年 王献之开始学书。羲之从后掣笔不脱,叹曰:“此儿书后当有大名”。又献之以泥帚书方丈字,观者如市,羲之见叹美。作书与亲故云:“子敬飞白大有意”。按《晋书》称献之少时书已“咄咄逼人”。

【公元352年以前】永和八年 刘劭撰《飞白书势铭》。

【公元353年以前】永和九年 王羲之书《姨母帖》《寒切帖》《行穰帖》《省别帖》《长风帖》《此事帖》《初月帖》《十七帖》《快雪时晴帖》《孔帖中帖》《得示帖》《丧乱帖》《频有哀祸帖》等。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叁月 王羲之书《兰亭集叙》。传王羲之撰《记白云先生书诀》。

【公元356年】永和十二年 王羲之书《黄庭经》《东方朔画赞》。

【公元358年】升平二年 传王羲之书《孝女曹娥碑》。刻《王闽之墓志》。

【公元323—358年】明帝太宁元年—升平二年 王洽(敬和)书《辱告帖》《仁爱帖》《兄示帖》《向感塞帖》等。

【公元359年】升平叁年 刻《王丹虎墓志》。

【公元361年以前】升平五年 传王羲之撰《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用笔赋》等。

【公元361年】升平五年 王羲之卒,时年五十九岁。按:楷书、行书、今草之演进至王羲之始告完成。

【公元368年】太和叁年 立《符秦建元四年产碑》,俗称《广武将军碑》。

【公元312—373年】怀帝永嘉六年—孝武帝宁康元年 桓温(元子)书《草书帖》。

【公元378年】太元叁年 刻《谢琰墓志》。

【公元313—384年】愍帝建兴元年—孝武帝太元九年 郗愔(方回)书《草书帖》。

【公元?年】王荟(敬文)书《疖肿帖》。

【公元320—385年】元帝太与叁年—孝武帝太元十年 谢安(安石)书《草书帖》。

【公元386年以前】太元十一年 王献之书《十二月帖》(按:传世《中秋帖》为米芾从此帖节临)、《地黄汤帖》《洛神赋》(即《玉版十叁行》)、《鹅群帖》《鸭头凡帖》等。献之行草能为“一笔书”,气息通其隔行。王献之使楷书、行书、今草发扬光大。

【公元386年】太元十一年 王献之卒,时年四十叁岁。

【公元386年以前】太元十一年 王徽之(子猷)书《新月帖》。

【公元351—388年】永和七年—太元十叁年 王珉(季琰)撰《行书状》。王珉书《行书帖》《草书帖》。

【公元399年】安帝隆安叁年刻《枳杨阳神道阙》。

【公元350—401年】永和六年—隆安五年 王珣(元琳)书《伯远帖》《叁月帖》。

【公元405年】晋安帝羲熙元年立《爨宝子碑》。

【公元345—406年】永和元年—羲熙二年 顾恺之(长康)书《题女史箴图》。

【公元414年】羲熙十年 立《好大王碑》。

南北朝

【公元425年】北魏始光二年 王愔撰《古今文字志》。

【公元385—433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宋文帝元嘉十年 谢灵运书《王子晋赞》《古诗帖》《翻经台记》等。

【公元439年】北魏太延五年 立《大代华岳庙碑》。

【公元370—422年】东晋废帝太和五年—宋文帝元嘉十九年 羊欣(敬元)书《笔精帖》。又奉勅进《采古来能书人名》。

【公元?年】薄绍之(敬叔)书《日寒帖》《千丈帖》等。

【公元406—455年】晋安帝羲熙二年—宋孝武帝孝建二年 萧思话书《奏事帖》《一月叁日帖》。

【公元456年】北魏太安二年 寇谦之书《中岳嵩高灵庙碑》。

【公元457—464年】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八年 宋孝武帝(刘骏)好二王书,诏徐爰等治护臣民所进,以数十纸为卷。

【公元458年】大明二年 立《爨龙颜碑》。

【公元464年】大明八年 刻《刘怀民墓志》。

【公元414—466年】晋安帝羲熙十年—宋明帝泰始二年 鲍照撰《飞白书势铭》。

【公元467年】泰始叁年宋 明帝(刘彧)诏使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检理二王书迹,评其品题。

【公元470年】泰始六年 虞和奉进《论书表》。

【公元426—485年】宋文帝元嘉叁年—齐武帝永明叁年 王僧虔书《王琰帖》《御史帖》《陈情帖》等。王僧虔撰《论书》《笔意赞》。

【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 刻《晖福寺碑》。

【公元451—491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齐武帝永明九年 王慈(伯宝)书《柏酒帖》《汝比可也帖》《尊体安和帖》。

【公元460—494年】宋孝武帝大明八年—齐郁林王隆昌元年 萧子良(云英)着《古今篆隶文体》。

【公元494年】隆昌元年 刻《孝文帝吊比干墓文》。

【公元495年以后】北魏太和十九年 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行拓拔改元。尚佛教、伽蓝,造龙门石窟佛像,碑、记由是大兴。

【公元496年】太和二十年 刻《姚伯多兄弟造像记》。

【公元498年】太和二十二年 刻《始平公造像记》。

【公元501年】景明二年 刻《郑长猷造像记》《元澄妃李氏墓志》。

【公元502年】景明叁年 刻《孙秋生造像记》。

【公元502—536年】南朝梁天监元年—大同二年 梁武帝(萧衍)即位,与陶宏景信启往远论书。着《观钟繇笔法十二意》《草书状》《与陶隐居论书》。

【公元456—536年】宋孝武帝孝建叁年—梁大同二年 陶宏景(通明)撰《与梁武帝论书启》。

【公元507年】北魏正始四年 刻《元鉴墓志》《元思墓志》。

【公元508年】永平元年 刻《元祥墓志》《元继妃石婉墓志》。

【公元509年】永平二年 王远书摩崖《石门铭》。

【公元511年】永平四年 刻《司马绍墓志》《杨范墓志》《元悦墓志》。郑道昭(僖伯)书《郑羲摩崖》(上、下)、《论经书诗》。

【公元512年】北魏延昌元年 刻《元诠墓志》。

【公元441—51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八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 沉约(休文)书《草书帖》。

【公元514年】天监十叁年 传陶宏景书《瘗鹤铭》。

【公元515年】北魏延昌四年 刻《王祯墓志》。

【公元516年】北魏熙平元年 刻《刘颜墓志》。郑道昭卒。生前尚有《云峰》《大基》其它刻石书迹名之于世。

【公元517年】熙平二年 刻《元怀墓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

【公元519年】神龟二年 刻《元佑墓志》。

【公元522年】正光叁年 立《张勐龙碑》。

【公元523年】正光四年 刻《马鸣寺碑》《姬伯度墓志》《王基墓志》《鞠彦云墓志》《高贞碑》《元秀墓志》。

【公元523年】梁武帝普通四年 袁昻(千里)奉敕撰《古今书评》,首以意象批评论及书家风格。

【公元525年】北魏孝昌元年 刻《李超墓志》。

【公元526年】孝昌二年 刻《元朗墓志》。

【公元531年】普泰元年 刻《元弼墓志》《张黑女墓志》。

【公元533年】永熙二年 刻《贾景等七人造玉像记》《元爽墓志》。

【公元535年】东魏天平二年 刻《司马升墓志》。

【公元539年】元象二年 刻《高湛墓志》。

【公元540年】兴和二年 刻《刘懿墓志》。

【公元541年】兴和叁年 立《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公元543年】武定元年 刻《道俗九十人造像记》。

【公元486—548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四年—梁武帝太清二年 萧子云(景乔)书草书《千字文》、章草《史孝山出师颂》、正书《进写古启》《颜回问孝》等。

【公元481—549年】南朝齐高帝建元叁年—梁武帝太清叁年 王筠(元礼)书《至节帖》。

【公元487—551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五年—梁简文帝大宝二年 庚肩吾(子慎)撰《书品》,次第书家高下。

【公元?年】梁武帝时 贝羲渊书《梁始兴忠武王萧憺碑》

【公元550年】东魏武定八年 穆子容书《太公吕望表》。

【公元552年】梁元帝承圣元年 梁元帝(萧绎)撰《碑英》。

【公元555年】北齐天保六年 刻《王怜妻赵氏墓志》。

【公元557年】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 欧阳询(信本)生。

【公元558年】永定二年 虞世南(伯施)生。

【公元560年】北齐皇建元年 立《乡老举孝羲隽敬碑》。

【公元562年】北齐太宁二年 刻《法勤禅师墓铭》。

【公元?年】南朝陈 陈伯智(策之)书《习读帖》。

【公元564年】北齐河清叁年 摩崖书《重登云峰山记》刻成。

北周

保定四年刻《贺屯植墓志》。

【公元560—565年】南朝陈天嘉年间 传人盗郗昙墓,获王羲之及诸名贤书迹,文帝以赐始兴王伯茂。有得《乐毅论》献文帝,后归余杭公主。

【公元567年】北周天和二年 刻《华岳颂》。

【公元568年】北齐天统四年 刻《法朗造像》。

【公元571年】北齐武平二年 刻《僧道略等叁百余人造神碑记》,《刘忻墓志》。

【公元573年】武平四年 刻《高僧护墓志》。

【公元514—577年】南朝梁天监十叁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王褒(子渊)于西魏灭梁之时(554)被掠入长安,为周太祖所重,贵游等翕然并学褒书。此为南北书风汇合之始。刻《马天祥造像记》。

【公元578年】北周宣政元年 刻《高妙仪墓志》。

【公元579年】宣政二年 刻《寇峤妻薛氏墓志》。

【公元580年】大象二年 刻《李雄墓志》。

【公元?年】北周时 赵文深(本名文渊)为周书博士,天和元年(566)以题榜之功增邑二百户。天和二年(567)修《华岳碑》,由赵文渊隶书。

【公元?年】南朝陈—隋 僧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布施浙东诸寺。

【公元531—590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叁年—隋文帝开皇十年 颜之推(介)仕齐,齐亡入周,后臣隋。着《论书》(即《颜氏家训·杂艺》)、《笔墨法》。

隋代

【公元581—600年】隋开皇年间 文帝(杨坚)捕访先贤名迹异本,召天下工书之士于秘府鉴补。赵文深、王褒、庚信、欧阳询、虞世南、李德林、蔡征、韦霈、杜頵、虞士茎等咸集长安。书学大兴,碑刻昌盛。

【公元585年】开皇五年 刻《赵芬残碑》。

【公元586年】开皇六年 立《龙藏寺碑》。

【公元593年】开皇十叁年 立《曹子建碑》。

【公元594年】开皇十四年 刻《信行禅师铭塔碑》。

【公元596年】开皇十六年 褚遂良(登善)生。

【公元597年】开皇十七年 刻《美人董氏墓志》。

【公元600年】开皇二十年 立《孟显达碑》。

【公元601—604年】隋仁寿年间 僧智果撰《心成颂》。

【公元610年】大业六年 刻《张乔墓志》《董穆墓志》《宫人五品司仗冯氏墓志》《宫人典采六品朱氏墓志》。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 刻《皇甫深墓志》《张凤举墓志》。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 刻《牛晖墓志》《张达墓志》。

唐代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 刻《张寿墓志》。

【公元618—626年】唐高祖武德元年—九年 唐初推重欧、虞书法,高句丽遣使求欧阳询书,虞世南应昭为秦王府写《列女传》装饰屏风。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 传秦王李世民使欧阳询就越州辩才(智永徒)处求得《兰亭叙》。一说贞观中太宗使萧翼计赚而得。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

【公元627—649年】贞观元年—二十叁年 唐太宗(李世民)好书。翰林院设侍书博士,国子监设书学博士,科举设书科,以书取仕。太宗酷好王羲之书,亲撰《王羲之传论》,又数命臣下以临摹、响拓、硬黄、刻石诸法,使王书广为流布。时有大王书凡二千零二十纸,装二十帙,一百二十八卷。大王之书圣地位至此确立。唐太宗撰《笔法诀》《论书》《指意》。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 褚遂良书《枯树赋》。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 欧阳询书《化度寺碑》。

【公元632年】贞观六年 诏魏征(玄成)、虞世南、褚遂良辨鉴大王真迹,署名其后。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撰《付善奴传授诀》《用笔赋》。虞世南撰《笔髓论》《书旨述》。

【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 欧阳询书《虞公碑》。

【公元638年以前】贞观十二年 虞世南着《勤学篇》。临《兰亭》、传书《汝南公主墓志铭稿》。

【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 虞世南卒,时年八十一岁。诏冯承素摹《乐毅论》,分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等人。魏征荐褚遂良与太宗论书。

【公元639年】贞观十叁年 诏翰林供奉赵模、冯承素等四人各拓《兰亭叙》数本,分赐皇太子、诸王、近臣等。

【公元641年以前】贞观十五年 欧阳询撰《八法》。临《兰亭》,书《张翰思鲈帖》《梦奠帖》。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 欧阳询卒,时年八十五岁。褚遂良收《伊阙佛龛碑》。

【公元642年】贞观十六年 褚遂良书《孟法师碑》。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 魏征死,太宗亲制碑文并书丹。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 唐太宗书《晋祠铭》,以行书入碑之始。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 唐太宗书《温泉铭》。孙过庭(虔礼)生。

【公元649年以前】贞观二十叁年 褚遂良临(兰亭)、书《房玄龄碑》。撰书《晋右军王羲之书目》。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叁年 唐太宗卒,遗命以《兰亭序》等王羲之真迹随葬。传褚遂良书《文皇哀册》。

【公元653年】永徽四年 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

【公元654年】永徽五年 褚遂良书大字《阴符经》。

【公元657年】显庆二年 王行满书《圣教序》。

【公元658年以前】显庆叁年 褚遂良撰《论书》。

【公元658年】显庆叁年 王知敬书《李靖碑》。刻《王居士砖塔铭》《杨道纲墓志》。褚遂良卒,时年六十叁岁。

【公元659年】显庆四年 唐高宗(李治)书《大唐纪功颂》。

【公元663年】龙朔叁年 欧阳通(通师)书《道因法师碑》。刻褚遂良书《同州圣教序》。

【公元668年】总章元年 刻《道安禅师塔记》。

【公元?年】传陆柬之书《文赋》《五言兰亭诗》。

【公元672年】咸亨二年 刻《释怀仁集王圣教序》。

【公元677年】仪凤二年 唐高宗书《李绩碑》。

【公元679年】调露元年 刻《王庆墓志》。

【公元682年】永淳元年 刻《康摩伽基墓志》《贾文行墓志》。

【公元619—682年】武德二年—永淳元年 裴行俭论书不择笔墨而妍捷者,惟其与虞世南耳。

【公元687年】垂拱叁年 孙过庭撰并书《书谱》。

【公元684—704年】武则天时 陕西凤翔(唐天兴县)叁畤原发现《石鼓文》。李嗣真(承胄)撰《书后品》。

【公元694年】延载元年 刻《房怀亮墓志》。

【公元697年】神功元年 王方庆进献十一代祖王导以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武则天命摹写留内,即《万岁通天帖》,真本归还方庆。

【公元650—704年】高宗—武则天时 王绍宗(承烈)自论书“被中画腹”云云,书《王征君临终口授铭》。

【公元699年】圣历二年 武则天(武曌)撰并书《升仙太子碑》。薛稷(嗣通)书《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刻《房逸墓志》。

【公元700年】久视元年 刻《崔哲墓志》《褚承恩墓志》。

【公元约703年以前】长安叁年 孙过庭卒,约五十余岁。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 刻《安令节墓志》。

【公元706年】神龙二年 薛稷书《信行禅师碑》。钟绍京(可大)书《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

【公元709年】景龙叁年 颜真卿(清臣)生。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 刻《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丘之铭》。

【公元714年】开元二年 刻《戴令言墓志》。何延之撰《兰亭记》。张旭(伯高)书《自言帖》。

【公元713—755年】玄宗时 蔡希综撰《法书论》。

【公元717年】开元五年 立《叶有道碑》。

【公元720年】开元八年 李邕(泰和)书《李思训碑》。

【公元721年】开元九年 僧大雅集王羲之书《吴文碑》。

【公元725年】开元十叁年 怀素(藏真)生。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 张怀瓘撰《书断》叁卷。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 李邕书《麓山寺碑》。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叁年 李邕书《法华寺碑》。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 史惟则书《大智禅师碑》。

【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 钟绍京书《灵飞经》。

【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 苏灵芝书《易州铁像碑颂》。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 张旭书《郎官石柱记》。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 韩择木书《祭西岳神告文碑》。

【公元744年以前】天宝叁年 贺知章书《孝经》《洛神赋》《胡桃帖》等及《龙瑞宫记》刻石。

【公元745年】天宝四年 唐玄宗书《石台孝经》。此前后书《鹡鸰颂》。

【公元747年以前】天宝六年 李邕书《李秀碑》(742)、《胜和帖》等十数种。

【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 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

【公元754年】天宝十叁年 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刻《孙志谦墓志》。张怀瓘撰《书估》。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携带大批法书,王书传入日本。

【公元约75年】5以前天宝十五年 传张旭书《草书古诗四帖》《肚痛帖》等数十种。

【公元758年】干元元年 颜真卿书《蔡侄文稿》。张怀瓘撰《书议》。

【公元762年以前】宝应元年 李白(太白)书《上阳台帖》。

【公元764年】广德二年 颜真卿书《郭家庙碑》。颜真卿书《争座位帖》。按:《刘中使帖》所书时间当与此相近,故附于此。

【公元715—766年】开元叁年—大历元年 李华撰论书《二字诀》。

【公元767年】大历二年 李阳冰(少温)书《叁坟记》《楼先茔记》。此前后尚勘定《说文》叁十卷,着《翰林禁经》八卷。

【公元768年】大历叁年 瞿令问书《浯溪铭》。徐浩(季海)书《朱巨川告身帖》。

【公元769年】大历四年 窦臮(灵长)撰《述书赋》。

【公元770年以前】大历五年 杜甫(子美)书《两川夔峡诸诗石刻》《古柏行》等。

【公元771年】大历六年 颜真卿书大字《麻姑仙坛记》,书摩崖书《大唐中兴颂》。

【公元772年】大历七年 颜真卿书《八关斋记》。

【公元775年】大历十年 窦蒙(子全)撰《述书赋语例字格》。

【公元777年】大历十二年 颜真卿书《李元靖碑》。

【公元778年】大历十叁年 柳公权(诚悬)生。

【公元779年】大历十四年 颜真卿书《颜勤礼碑》。

【公元780年】建中元年 颜真卿书《颜氏家庙碑》。

【公元781年】建中二年 徐浩书《不空和尚碑》。

【公元782年以前】建中叁年 徐浩撰《论书》。颜真卿书《自书告身帖》《告伯父稿》《蔡明远帖》等数十种,作书论《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按:此书论似当作于开元、天宝之际。

【公元785年以前】贞元元年 怀素书《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等数十种。

【公元785年】贞元元年 颜真卿卒,时年七十七岁。

【公元785—804年】贞元时 韩方明撰《授笔要说》。怀素卒,时年六十一岁。

【公元733—804年】开元二十一年—贞元二十年 陆羽撰《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笔》。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 日人最澄归国,带回二王书迹。翌年空海带回王羲之、欧阳询等书家墨迹。

【公元808年】永和叁年 卢云卿着《法书录》。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 柳公绰(宽)书《诸葛武侯祠堂碑》。

【公元818年】元和十叁年 张彦远(爱宾)进献家藏古来名迹。

【公元805—819年】永贞元年—元和十四年 薛涛客居成都,取百花潭水制深红小彩笺,时人称之曰“薛涛笺“。

【公元819年以前】元和十四年 柳宗元(子厚)着《笔精赋》,书《般丹和尚碑》《南岳弥陀和尚碑》。

【公元806—820年】元和时 林蕴撰《拨镫四字法》。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 柳公权对唐穆宗(李恒)进“心正则笔正”说,后人以为此乃公权行笔谏也。

【公元824年以前】长庆四年 韩愈(退之)作《送高闲上人序》。

【公元829年】太和叁年 柳公权书《李晟碑》。

【公元834年】太和八年 杜牧(牧之)书《张好好诗》。

【公元827—835年】太和时 文宗(李昻)诏以李白歌诗、裴将军(旻)舞剑、张旭草书为“叁绝”。

【公元837年】开成二年 立《开成石经》。

【公元838年】开成叁年 柳公权书《符橉碑》。

【公元827—840年】太和元年—开成五年 唐玄度待诏翰林,着《九经字样》和《十体书》各一卷。

【公元841年】会昌元年 柳公权书《玄秘塔碑》。

【公元843年】会昌叁年 柳公权奉敕书《神策军碑》。

【公元846年以前】会昌六年 白居易(乐天)书《冷泉亭记》《钱塘湖石记》等十数种。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柳公权书《高元裕碑》。

【公元855年】大中九年 裴休(公美)书《定慧禅师碑》。

【公元858年】大中十二年 刻《郑恒夫人崔氏墓志》。

【公元859年以前】大中十叁年 释高闲书《草书千字文》。

【公元865年以前】咸通六年 柳公权书《蒙诏帖》。

【公元865年】咸通六年 柳公权卒,时年八十八岁。

【公元860—873年】咸通时 张彦远撰《法书要录》(或曰是书成于大中元年—847年以前)。

【公元873年】咸通十四年杨凝式(景度)生。

【公元880年以前】广明元年 卢携(子升)撰《临池诀》。

【公元?年】晚唐时 韦续撰《五十六种书并序》。

【公元?年】中晚唐时 无名氏撰《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

【公元898—900年】光化时 释亚楼着《论书》。

五代

【公元907—923年】后梁时 传耀州节度使温韬发唐太宗昭陵,随葬之钟、王等先贤名迹复传人间。

【公元936年】后唐清泰叁年 契丹南下灭唐,掠宝货图籍法收而归真定。

【公元937年】清泰四年 李奂相书《高丽真澈大师塔碑》。

【公元948年】干佑元年 杨凝式书《神仙起居法》。

【公元约907—954年后】梁开平元年—后周显德元年 杨凝式书《夏热帖》《韭花帖》。

【公元954年】显德元年 杨凝式卒,时年八十二岁。

【公元956年】显德叁年 刻《妙法莲华经卷第七》。

【公元约951—960后年】周时 刻《佛说阿弥陀经》。

米芾的行书《自题跋尾书后》

《群玉堂帖》卷八收录米芾的这件《自题跋尾书后》,米芾坦言:“芾自命此书为跋尾书,惟题于家真迹后,不写以遗人。”这段材料透露出的信息是:1、“跋尾书”是专指米芾在家藏真迹后题跋所用的书体;2、这种书体与他日常书写是有所区别的。此跋尾神采照人,跌宕恣肆,点画遒美,笔力劲健,让人难以释手。

蔡襄的行楷《大研帖》

释文:襄启:大研盈尺,风韵异常,斋中之华,繇是而至。花盆亦 佳品,感荷厚意。以珪易邦,若用商于六里则可。真则赵璧难舍, 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襄上,彦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闰月

宝宝生辰八字起名测名字:兔年带木字的男孩名字推荐

在给宝宝起名的时候,根据不同的生肖,不同的五行来选择不一样的字来搭配,这样起名非常吉利,且富有含义。2023年是兔年,给属兔五行缺木的男孩起名,可以选择带木字旁的字来起名,这样不仅符合男孩生肖命理,而且能够弥补五行的缺失,一举两得。下面就来看看兔年带木字的男孩名字大全。

年带木字的男孩名字推荐

栎尧 

字义:栎表示栎树,木质坚硬;尧表示高、尧舜、尧天。

音律:栎、尧的读音是lì、yáo,声调为去声、阳平,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栎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9画;尧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寓意:正直、坚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

建树

字义:建表示建造,树立,成立等;树指树木,引申指种植或建立、设置。

音律:建、树的读音是jiàn、shù,声调为去声、去声,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建为半包围结构,姓名学笔画9画;树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6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寓意:寓指男孩有所建树,事业有成,为人楷模。

文彬

字义:文表示文采、智慧、文学、文化等;彬指文质兼备的样子,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富有文采的。

音律:建、树的读音是wén、bīn,声调为阳平、阴平,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文为单一结构,姓名学笔画4画;彬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1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寓意:寓指男孩学识渊博、文华辞采、文静内敛,文质彬彬。

柏灿

字义:柏表示常绿乔木,木质坚硬;灿指灿烂、光彩、鲜明、耀眼、明白、清楚。

音律:柏、灿的读音是bǎi、càn,声调为阳平、阴平,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柏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9画;灿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7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寓意:寓指男孩坚强、细心,前途光明。

楠豪

字义:楠表示楠木,常绿乔木;豪表示指具有杰出才能或财力出众的杰出的人物,也指豪爽痛快,气魄大。

音律:楠、豪的读音是nán、háo,声调为阳平、阳平,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楠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豪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4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寓意:寓指男孩稳重踏实,智慧超群,品德高尚,性格豪爽。

松贤

字义:松指松科植物的总称,象征顽强、坚韧;贤表示人才、贤能、贤良,意义优美。

音律:松、贤的读音是sōng、xián,声调为阴平、阳平,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松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8画;贤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寓意:寓指男孩坚强、高贵、长寿、善良、敦厚。

年的带木字男宝宝名字

1、【扬】五行:火;姓名学笔画:13。扬字的本义是指飞起或升高,也引伸报举起或传播、称颂等。
名字举例:瑾扬 (jǐn yáng)、扬竣 (yáng jùn)、扬高 (yáng gāo)、尚扬 (shàng yáng)、清扬 (qīng yáng)。

2、【琛】五行:金;姓名学笔画:13。意为珍宝。
名字举例:琛意 (chēn yì)、高琛 (gāo chēn)、琛科 (chēn kē)、梦琛 (mèng chēn)、琛轩 (chēn xuān)。

3、【之】五行:火;姓名学笔画:4。助词、相当于“的”字。
名字举例:陈之 (chén zhī)、之嘉 (zhī jiā)、之彦 (zhī yàn)、凤之 (fèng zhī)、之也 (zhī yě)。

4、【银】五行:金;姓名学笔画:14。银字原指矿物中一种仅次于金子的贵重金属,后来服也拥它铸造的货币,以及像银子一样发白的颜色。人名用银字,大都取其贵重之义。
名字举例:海银 (hǎi yín)、章银 (zhāng yín)、银浦 (yín pǔ)、银梁 (yín liáng)、银枫 (yín fēng)。

5、【礼】五行:火;姓名学笔画:18。礼字的本义是指通过祭论鬼神而获得幸福,后则指封建统治者所规定动社会行为法则、规范、仪式,或者表示对别人尊敬、以礼相待等意义。
名字举例:章礼 (zhāng lǐ)、松礼 (sōng lǐ)、礼书 (lǐ shū)、礼惠 (lǐ huì)、礼如 (lǐ rú)。

更多年带木字的男孩

伟霖 ○ 林修 ○ 楚航 ○ 木棉
林海 ○ 梓榆 ○ 然材 ○ 文彬
钰朴 ○ 敏榆 ○ 星权 ○ 楷博
文森 ○ 荣泽 ○ 荣辉 ○ 信棠
朴炎 ○ 材德 ○ 绍林 ○ 梦华
松风 ○ 楚航 ○ 榕海 ○ 梓宇
桐君 ○ 修杰 ○ 林涛 ○ 樾磊
林濠 ○ 桓文 ○ 梵志 ○ 澎杉
慕枫 ○ 桓文 ○ 材珺 ○ 荣华
梦翾 ○ 梓豪 ○ 木蓝 ○ 荣熙
桐君 ○ 漫榆 ○ 雪松 ○ 金森
森秀 ○ 杉松 ○ 骏森 ○ 荣业
栋梁 ○ 书楠 ○ 荣盛 ○ 相淳
林楠 ○ 森荣 ○ 材勇 ○ 楚杨
林子 ○ 荣志 ○ 灿杉 ○ 楚云
宇森 ○ 灵杰 ○ 钦林 ○ 朴歌
林桐 ○ 楚怀 ○ 桑叶 ○ 榆英
梓琨 ○ 健柏 ○ 钧林 ○ 栐培
柏灿 ○ 楠风 ○ 森立 ○ 梓宇
逸梵 ○ 木犀 ○ 朴学 ○ 楷宸
浩楠 ○ 桥山 ○ 宝森 ○ 林冠

声明:本文为 天赐佳名 编辑,图文来源于网络,

100个出自“诗经楚辞”的好名字,男孩女孩都有!

正在为取名犯愁的朋友,不要慌,今天把一个最实用的方法告诉大家--借鉴,向前人借鉴,向前人的诗词借鉴。

所谓女诗经,男楚辞,这里为大家整理了100个出自“诗经楚辞”的好名字,赶快收藏吧!

男孩名

1.妙甫

属性:金水。

出处: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唐杜甫)

甫昔妙年日,早充观国宾。

2.鹤鸣

属性:水水。

出处:地辖叁镇龟蛇卧,九省通衢黄鹤鸣。

3.好清(四声)

属性:水水。

出处: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

4.沐臣

属性:水金。

流光一瞬二十载,风纚露沐将焉成。

5.九文

属性:木水。

出处:宋江叁十六赞 其十七 九文龙史进(宋龚开);

龙数肖九,汝有九文。

6.鹿元

属性:火木。

出处:和汉老弟南坡叁十韵(宋虞俦);

宦情元梦鹿,交道只黄鹂。

7.晟丘

属性:火木。

出处:挽徽宗皇帝词五首 其叁(宋张扩);

方丘排异议,晟府焕新章。

8.宸新

属性:金金。

出处:天街(唐秦韬玉);

九衢风景尽争新,独占天门近紫宸。

9.宇泰

属性:土水。

出处:《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 / 许敬宗 /

一戎干宇泰,千祀德流清

10.进蓝

属性:火木。

出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1.其松

属性:木木。

出处:南安岩主大严禅师真赞(宋黄庭坚);

其松也,欲与叁界作阴凉。

12.维则

属性:土金。

出处:比物四骊,闲之维则。

13.魏阙

属性:木金。

取自成语《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14.梦飞

属性:木水。

取自成语《飞熊入梦》

15.知秋

属性:火火。

取自《一叶知秋》

16.少庚

属性:金金。

出处:子少长庚晓,我老碧云晚。

17.城碧

属性:土金。

出处:春城来往桃李碧,煖艳红香断消息。

18.腾飞

属性:火水。

取自成语,《飞黄腾达》

19.更弦

属性:木水。

化用成语《改弦更张》

20.昭灵

属性:火火。

出处:惟昊天兮昭灵,阳气发兮清明。

21.扶疏

属性:水金。

出处:堇荼茂兮扶疏,蘅芷雕兮莹嫇。

22.俊彦

属性:火木。

出处:览往昔兮俊彦,亦诎辱兮系累。

23.炎野

属性:火土。

出处:陟丹山兮炎野,屯余车兮黄支。

24.云浮

属性:水水。

出处:放余辔兮策驷,忽飙腾兮云浮。

25.越海

属性:土水。

出处:跖飞杭兮越海,从安期兮蓬莱。

26.酣乐

属性:水火。

出处:咸欣欣兮酣乐,余眷眷兮独悲。

27.轻举

属性:木木。

出处: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28. 至曙

属性:火火。

出处: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焭焭而至曙。

29.长勤

属性:火木。

出处: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30.所由

属性:金土。

出处: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31.骏飞

属性:金水。

出处:《感旧绝句七首》其四(宋陆游)

十月新霜兔正肥, 佳人骏马去如飞。

32.康鸣

属性:木水。

出处:『同学叁十年』纪念诗会(当代林英男) ;

班马萧萧康乐鸣, 依依挥手紫蹄轻。

33.晴川

属性:火水。

出处:丁宁欸乃曲,随意媚晴川。

34.佑诚

属性:土金。

出处:歆诚降佑,于万斯年。

35.风铭

属性:水金。

诗词有云:铭诗善摹写,居士亦风流。

36.风墨

属性:水土。

出处:宋代诗人卫宗武(津途风雨欲雪)

天悭花剪水,风泼墨成云。

37.洛诚

属性:水金。

诗云:宾从思梁苑,精诚感洛川。

38.恭行

属性:木水。

诗云:学有千门路,恭为百行初。

39.凡齐

属性:水金。

古诗云:一自旧山来砌畔,几番凡木与云齐。

40.望钧

属性:水金。

出处:政成期月报,四海望洪钧。

41.画航

属性:土水。

出处:《宁夏秋日纪怀》(明庞尚鹏)

寄语重临日,姑苏上画航。

42.景贺

属性:木水。

出处:旧景陆公新景贺,大题诗句小题庐。

43.思润

属性:金水。

出处:草木也应思润泽,湖山正恐费遨游。

44.欣宸

属性:木金。

出处:佛手柑(清玄烨):

异物不须传驿路,奇芬欣得近枫宸。

45.彦波

属性:木水。

出处:感事(近现代秋瑾)

谁为济时彦,相与挽颓波?

46.怀宽

属性:水木。

出处: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六十二(唐钱珝);

左宦终何路,摅怀亦自宽。

47.近丘

属性:木土。

诗云:兹行虽云远,所忻近故丘。

48.少晖

属性:金火。

出处:《湘中纪行十首 洞山阳》(唐刘长卿);

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

49.承漪

属性:金水。

出处:咏跃鱼应诏诗(南北朝张率);

戢鳞隐繁藻,颁首承渌漪。

50.君泽

属性:木水。

数理:吉祥,领导运佳。

出处:安平公诗(唐李商隐);

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泽方滂沱。

女孩名

1.沫竹

属性:水木。

出处:远游(唐杜甫);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2.沐青

属性:水金。

出处: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南北朝谢朓);

吉日兮临水,沐青兰兮白芷。

3.可青

属性:木金。

出处:谢白乐天招(唐韬光);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4.云今

属性:水木。

出处:还张景昱景昌秀才兄弟诗卷(宋司马光);

机云今继美,载协旧承家。

5.知意

属性:火土。

出处: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

6.沐岑

属性:水木。

出处:《和人杂咏六》其五(宋卫宗武) 

过雨沐遥岑,一日浣尘俗。

7.识一

属性:金水。

出处:送权二(唐王维);

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

8.艾青

属性:木木。

出处: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

9.疏桐

属性:水木。

出处:《苏武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10.华之

属性:水火。

出处:采薇(先秦诗经)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11.清漪

属性:水水。

出处:醉鱼沉远岫,浮枣漾清漪。

12.和煖

属性:木火。

出处:风习习兮和煖,百草萌兮华荣。

13.莫知

属性:木火。

出处:时溷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14.清和

属性:水木

出处: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淫。

15.依依

属性:土土。

出处:顾章华兮太息,志恋恋兮依依。

16.遥思

属性:火金。

出处: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17.恬愉

属性:火金。

出处: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18.近月

属性:木木。

出处:近水楼台先得月。

19.绍闵

属性:金水。

出处:史笔它时汗青简,左师家谱绍清芬。

20.佳凝

属性:木水。

出处:广树瞰窗佳气凝,寒光窅窅烟风生。

21.雨时

属性:水火。

出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佳洛

属性:木水。

出处,《代佳人赠张郎中》(唐武元衡);

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

23.清茹

属性:水木。

出处:竹箘(元周砥);

含和适胜韵,茹美贵清凉。

24.娜衣

属性:火土。

出处:忆昔行(唐杜甫);

悬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

25.凡夕

属性:水金。

出处:十六夜独酌(元末明初陶宗仪)

今夕非凡夕,璚楼影尚弥。

26.耘溪

属性:水水

出处:柳溪访角子大师(明释今足);

溪边菜叶谁曾见,屋后瓜畦半自耘。

27.彦汝

属性:木水。

出处:寄价夫(明王廷相) ;

念汝词林彦,时清兴不疏。

28.心勉

属性:火水。

出处:次韵彦正兄见寄(宋郭印);

勉哉辨此心,正直神所依。

29.白浅

属性:水水。

出处:《喜晴诗》;

水白澄还浅,花红燥更浓。

30.雨萌

属性:水木。

属性:水木。

出处:酬李侍御萼题看心道场赋以眉毛肠心牙等五字(昼得牙字)(唐皎然);

叁尘观种子,一雨发萌芽。

31.育晨

属性:土火。

出处:以光先生六秩荣庆(近现代杨民仁)

朝晚奔驰勤职守,晨昏劳瘁育新人。

32.堇宁

木火。

出处: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宋苏轼);

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

33.知遥

属性:火火。

出处:路远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4.维莘

属性:土木。

出处:大明(先秦诗经)

于周于京,缵女维莘。

35.宥之

属性:土火。

出处:朱明(邹子乐)(魏晋无名氏);

神若宥之,传世无疆。

36.敬亭

属性:木火。

出处:《宣州崔大夫合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窃有所喜因成长句寄题郡斋》(唐白居易)

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37.若曦

属性:木火。

出处:次修德杂诗韵 其一(明方孝孺) ;

达人解至理,秉心若明曦。

38.一芯

属性:水木。

出处:纳莉台风感作二首 其二(当代林恭祖) ;

芯花一朵见秋心,为我含情照古今。

39.苏慕

属性:木水。

出处:叁农病焦裂,百姓慕来苏。

40.鹿淳

属性:火水。

出处:东胶山晤黄守中先生曾孙某出其先人守制砚并顾景范安孟公两先生画卷(清杨泰);

水深土厚俗淳朴,鹿门往往栖高贤。

41.紫陌

属性:金水。

出处,《游光宅寺诗应令诗》(南北朝萧纲);

紫陌垂青柳,轻槐拂慧风。

42.禹彤

属性:土火。

出处:《十月初寒围炉小饮》(明赵完璧);

弄孙清夜歌唐句,教子彤庭效禹谟。

43.紫清

属性:金水。

出处,仰眄太霞宫,金阁曜紫清。

44.青乔

属性:金木。

出处:青溪逐水薰渔樵,策杖褰衣屡蓦桥。

45.雨初

属性:水金。

出处:唐代诗人白居易《南湖早春》,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46.庆语

属性:木木。

出处:谢学士赴阙还京师(谢之先德尝典记注)(宋刘敞)  ;

儒人相庆语,文道宜久职。

47.迅歌

属性:火木。

出处:浣溪沙(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跃进歌声似迅雷。

48.芊凝

属性:木水。

出处:养心殿对雪(清弘历);

陇畦凝思处,绿麦正芊芊。

49.沐白

属性:水水。

出处:迎神(唐司空曙);

吉日兮临水,沐青兰兮白芷。

50.轲然

属性:火火。

出处: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其六(宋范仲淹);

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钟。

老师专注姓名学文化研究,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坚持不懈深耕,已为众多缘主提供了起名、改名、测名帮助。老师起名追求音形意境地搭配,取名新颖独特、字字唯慎、不落俗常。